远城小镇
级别: 总版主
精华:
0
发帖: 334
威望: 334 点
金钱: 3330 RMB
注册时间:2005-12-30
最后登录:2011-01-02
|
忘年
有这么一个人,参加了一个导演的新电影讨论会,其实这电影他已经看过十遍。在讨论会上,他只对两个镜头谈了自己的看法,这就使得女导演知道他对这部电影已经了如指掌,便对他说:“您说得对。”
他很激动,然后请她签名,她也签了。这实在太平常了,她为无数人签过名。他得寸进尺地表示想通过出版商给她写信,哪知道她一向很豪爽,很简洁地说了句“不如寄到我家吧”,然后随手给了他地址。
后来就是一个漫长的写信过程,只有写信,没有回信。因为她很忙,她也不屑回信,她一向特立独行。有时候他的信很短,短到像一张便条。因为没有回信,他便想象着她会读他的信,这个在假想中成立的信念支撑着他一直做下去。在信中,他告诉她:他爱上她了。开始的时候,看到这样的表达,她哈哈大笑,在她看来,他简直笨透了。他的信依然在写,几乎每天都写。终于影响到了她,她把他写进自己的书里,这个陌生的人。这些他都不知道,他也根本不管这些,继续写着他的信,他甚至不知道如此这般要持续多久。他根本不在乎,因为他愿意。
差点忘记说了,她有酗酒的坏习惯,酒精和香烟是她创作的源泉,也几乎毁了她的后半生。本来她对这种既不相见也不回信的又含糊又隐约的
联系方式十分满意,在她看来,这是一场妙不可言的暧昧。可是当他的来信突然中断时,孤独使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,她要写封信给他,向他倾诉酒精与医院给她带来的地狱般的痛苦。这几乎算是求救。她只说了一句话,他就宣布他要来了。
这使她紧张和害羞。面对他的执着,她终于松口了,“那么... ...来吧,带瓶红酒来。”而此刻,距离他写第一封信已经整七年。他撑着一把中国的黑伞,在街头买了瓶劣质红酒,按响了她的门铃,开了门是一个热烈的拥抱,然后相互凝视,微笑在彼此的嘴角绽开,像刚饮了一杯温暖的波尔多红酒,亲切得仿佛久别重逢。
这一年,她66岁,他28岁。
这就是杜拉斯和扬恩安德列。当他们携手在塞纳河畔出现时,似乎整个巴黎都不看好他们,讥讽和攻击此起彼伏,有很多人等着看他们的笑话,等着他们出丑,以打量杜拉斯放纵的前半生的眼光等着看她的不可收拾。
不幸的是他们失望了,杜拉斯挽着扬恩的手安然走完了后半生。尽管他们有争吵甚至发生过小型的撕打,但最终仍是不离不弃。
翻看杜拉斯的创作年表,近一半的作品是在扬恩走进她的生活之后完成的,其中包含最著名的小说《情人》和在我看来简直是经典的随笔集《物质生活》。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们的感情是真实而勇敢的呢?不在乎一个人的年龄、经历及所有世俗的眼光,这样的爱情不值得喝彩吗?
|
|
[楼 主]
|
Posted: 2006-10-27 11:55 |
| |